漫影园社讯 日前,北京国际( jì)电影节·第31届大学生电影( yǐng)节“环保影像:从记录到启( qǐ)示”论坛在北京隆福文化( huà)艺术中心举办。
北京师范( fàn)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 fù)院长陈刚,阿拉善SEE生态协( xié)会副会长张立,中共北京( jīng)市东城区委宣传部副部( bù)长李嘉,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huì)理事王素平、杨旭等嘉宾( bīn)出席论坛。来自影视领域( yù)与环保领域的8位专家就( jiù)两大环保影像议题开展( zhǎn)深入探讨与交流,并与现( xiàn)场观众进行互动,从不同( tóng)角度探讨了如何用影像( xiàng)讲好环保故事。

北京师范( fàn)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 fù)院长,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 jié)“青春荣誉推选团”主席陈( chén)刚为论坛致辞。他表示,影( yǐng)视多元融合对于推动影( yǐng)视新质生产力发展十分( fēn)重要,特别是与环保等多( duō)元议题的跨界交流,可以( yǐ)提升影像内容的影响力( lì),也有助于激发青年学子( zi)关注自然生态,提升环保( bǎo)意识。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副( fù)会长张立在致辞中介绍( shào)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 lì)20年来的成就,强调了影像( xiàng)在传播环保理念和记录( lù)环境变迁中的重要作用( yòng),并表达了通过影像聚集( jí)更多伙伴参与环保公益( yì)行动的愿望,例如用影像( xiàng)记录濒危物种的美丽,讲( jiǎng)述环保背后的故事,关注( zhù)生态环保公益中的新挑( tiāo)战。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理事( shì)王素平介绍了大学生电( diàn)影节“重新发现计划”环保( bǎo)影像特别单元,呼吁通过( guò)青年人的镜头传递对环( huán)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 de)关怀,用生动鲜活的影像( xiàng)语言讲述环保故事,探讨( tǎo)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 zhēn)谛。

在 “绿色镜头:用影像为( wèi)环保发声”圆桌论坛中,纪( jì)录片《雪豹和她的朋友们( men)》制片人郭永浩、电影《雪豹( bào)》的出品人南吉、SEE基金会气( qì)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总( zǒng)监卢之遥博士、纪录片导( dǎo)演史哲宇,深入讨论了环( huán)保影像作品如何捕捉和( hé)展现环境问题。
郭永浩讨( tǎo)论了自然影像创作的重( zhòng)要性。他认为,自然影像创( chuàng)作需要创作者具备科学( xué)知识、艺术敏感度和深刻( kè)洞察力。未来,他计划推进( jìn)在地培训、与艺术院校合( hé)作,努力将自然影像转化( huà)为实际的文创产品,以此( cǐ)来促进实业、德育和美育( yù)的发展。

南吉谈到了她投( tóu)资电影《雪豹》的契机,并强( qiáng)调一个真诚的、正能量的( de)好故事才是打动出品人( rén)的必杀技。南吉还分享了( le)《雪豹》剧组曾在拍摄地三( sān)江源发生的人与自然交( jiāo)互的小故事,她认为人与( yǔ)自然从来就是共生的,我( wǒ)们爱护了自然,自然同样( yàng)也治愈了我们。

卢之遥博( bó)士分享了自己在南极考( kǎo)察的经历,她谈到世界是( shì)连通的,每个人的动作和( hé)行为都会影响到我们的( de)环境,而好的影像作品、好( hǎo)的传播能让大家感受自( zì)然,从而用行动去改变。

史( shǐ)哲宇谈到世界纪录片的( de)发展源头就是生态自然( rán)题材纪录片,而早在80年代( dài)的中国引起世界关注的( de)纪录片类型大多都是生( shēng)态自然题材,所以用影像( xiàng)讲好环保的故事是世界( jiè)议题。他鼓励年轻人从身( shēn)边题材出发,耐心接近和( hé)记录自然生态,利用现代( dài)媒体技术进行创作,创作( zuò)出青春的样态。

在 “生态微( wēi)光:汇聚行动的力量”圆桌( zhuō)论坛中,班夫山地电影节( jié)国际海洋电影策展人钱( qián)海英,抱朴再生企业创始( shǐ)人刘学颂,海洋纪录片导( dǎo)演、深圳市绿洲环保公益( yì)事业促进中心理事陈陈( chén),阿拉善SEE理事杨旭共同讨( tǎo)论。四位嘉宾从自身的工( gōng)作和从事的事业出发,表( biǎo)达了对环保事业的热爱( ài),并为现场的观众分享了( le)很多生活中具有影像记( jì)录价值的小故事。
钱海英( yīng)分享了她在中国推广户( hù)外活动和自然纪录片的( de)经验。她以《鲸鱼之歌》等短( duǎn)片为例,展示了科学家保( bǎo)护鲸鱼和年轻人尊重自( zì)然的故事,以及追捕非法( fǎ)捕捞的公益故事,说明真( zhēn)实故事的力量能激励观( guān)众为环境保护采取行动( dòng)。

刘学颂谈论了她如何将( jiāng)艺术与环保结合的方法( fǎ),展示了用回收材料制成( chéng)的艺术品。她鼓励年轻人( rén)参与环保事业,创造有社( shè)会价值的产品,并相信艺( yì)术与环保的结合可以推( tuī)广可持续生活方式与和( hé)谐共生的理念。

陈陈讲述( shù)了她走上纪录片导演之( zhī)路的经历以及拍摄《寻找( zhǎo)珊瑚海》的经历,这一历程( chéng)激发了她将海洋保护与( yǔ)公众兴趣相结合的想法( fǎ)。她也很感谢阿拉善SEE对于( yú)她的第一部作品的大力( lì)支持。目前她正计划根据( jù)故宫的《海错图》探索古代( dài)海洋世界,发起保护计划( huà),该项目已入围法国阳光( guāng)国际纪录片节。

杨旭讲述( shù)了环保事业同好之间的( de)情感,以及阿拉善SEE环保项( xiàng)目案例,包括支持各地生( shēng)态保护项目和提升公众( zhòng)生态意识的活动。他鼓励( lì)学生们以志愿者的身份( fèn)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从身( shēn)边的生态活动入手,探索( suǒ)可持续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