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风起前的蒲公英( yīng)》的开场,两个合唱团的初( chū)中女生在昏暗的大巴车( chē)后座讲着《灰姑娘》的故事( shì),一个人纠正另一个人灰( huī)姑娘需要离开城堡的时( shí)间是十二点,然后她们如( rú)痴如醉继续讲述着华丽( lì)的舞会、美丽的裙子和摇( yáo)身一变的“公主”。而刚刚,她( tā)们才在北京核心市区的( de)国际酒店大堂唱着合唱( chàng);此刻,他们已经换下精致( zhì)的演出服,乘坐一个多小( xiǎo)时的大巴返回位于北京( jīng)市大兴区的蒲公英学校( xiào)。 《灰姑娘》是《格林童话》中极( jí)具代表性的一则。广为流( liú)传的《格林童话》,构建了一( yī)个充满魔力和幻想的浪( làng)漫世界,涉世未深的各种( zhǒng)角色们在经历过一系列( liè)无伤大雅的折损后,最终( zhōng)总会迎来善意与祥和的( de)happy ending。但其实,格林兄弟所收集( jí)的民间故事蓝本远不是( shì)这般梦幻。彼时的欧洲连( lián)年战火、民不聊生,以此为( wèi)背景产生的民间故事也( yě)多充斥着阴暗、血腥与怪( guài)诞。

《风起前的蒲公英》的英( yīng)文名是《The bittersweet ballad》,其中ballad是指民间叙( xù)事短歌(四行诗,二四两句( jù)押韵)。这种极简的叙事诗( shī)体的选择,很好地贯彻在( zài)了纪录片的叙事节奏之( zhī)中。“青春没有情节,青春都( dōu)是细节”:四个人物交错起( qǐ)伏的篇章叙事,夹杂着草( cǎo)木关情的田园式意向。通( tōng)过有效的组织,完成了流( liú)畅成熟的coming of age叙事,把少年心( xīn)事随着阳光、春草、晚风、秋( qiū)实一一道来。观看过程中( zhōng),很容易被这种舒畅和煦( xù)的感官体验所笼罩。 这种( zhǒng)调性,让人很容易联想起( qǐ) Taylor Swift三封格莱美年度专辑的( de)神专《Folklore》,经历了乡村、流行和( hé)暗黑风格变化之后,Taylor Swift在这( zhè)一张返璞归真的专辑中( zhōng)用民间叙事体把一个个( gè)人物的故事娓娓述说,但( dàn)其实当我们透过温柔动( dòng)人的曲调去仔细的看这( zhè)位歌词天才的叙事时,才( cái)发现这张专辑内里的故( gù)事直言不讳的面对了很( hěn)多阴暗,嫉妒、背叛、不忠全( quán)部都被流动的旋律有层( céng)次感的包裹起来,才让这( zhè)张专辑再“见自我”后,达到( dào)了“见众生”的境界。这种感( gǎn)官层次同样存在在《风起( qǐ)前的蒲公英》的叙事之中( zhōng)。

在《风气前的蒲公英》观影( yǐng)过程中,似乎总可以感受( shòu)到温暖乐章中插入的某( mǒu)种不和谐音,似乎这首童( tóng)话般的叙事组诗的背面( miàn),暗流涌动着某种强大的( de)力量。这种力量,让明媚的( de)青春叙事中参杂着躁动( dòng)的不安,让孩子过早地习( xí)惯了被动的离别,让个体( tǐ)作为标签被曝光在镁光( guāng)灯下,让不同背景间的鸿( hóng)沟无可避免,让教育在规( guī)训与选拔的目的前逐渐( jiàn)变质。 2017年11月18日晚,北京大兴( xīng)一起突如其来的火灾,造( zào)成了19人死亡,8人受伤。事故( gù)发生在一处聚集了400多人( rén)的集生产、仓库、居住为一( yī)体的三合一公寓之中。随( suí)后,北京展开了针对隐患( huàn)群租公寓的“大排查、大清( qīng)理、大整治”行动,而“紧急清( qīng)退、限时五天”的强制政策( cè),迫使很多打工者连夜寻( xún)找住处,甚至举家搬离北( běi)京。

根据新闻稿,《风起前的( de)蒲公英》的拍摄开始于2017年( nián)4月,结束于2019年同期,而蒲公( gōng)英中学正位于北京市大( dà)兴区。所以影片开始不久( jiǔ),我们跟随合唱团其中一( yī)位男生回家的路上,看到( dào)了诸多督促拆迁的横幅( fú)、喷涂着“拆”字的自建房、还( hái)有正在被大面积拆除的( de)残垣断壁。与此同时,蒲公( gōng)英中学也即将要搬迁到( dào)新建的标准化校区。 蒲公( gōng)英中学作为北京市唯一( yī)一所专门面向外来务工( gōng)人员子女的公立初中,这( zhè)个属性本身不仅仅是这( zhè)些学生的户口身份,这些( xiē)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个真( zhēn)实的家庭。2008年北京奥运会( huì)的举办举世瞩目,也正是( shì)因为这个机会,北京的城( chéng)市加速发展建设需要大( dà)量的劳动力,岗位缺口吸( xī)引了全国各地的打工人( rén)嗅着相对丰厚的收入蜂( fēng)拥而至,他们为了更廉价( jià)的租金聚集到了彼时还( hái)未因机场建设而蓬勃发( fā)展的大兴区,每日从地铁( tiě)网络还未覆盖的住处长( zhǎng)途往返与市区的工作场( chǎng)所。除此之外,还有诸多随( suí)之而来的还有诸多社会( huì)福利保障问题,其中就有( yǒu)很重要的子女受义务教( jiào)育问题,因为户口限制,他( tā)们的子女如果不想留在( zài)老家随迁来北京,就意味( wèi)着无法进入公立学校,而( ér)只能选择费用高昂教育( yù)质量参差不齐的私立小( xiǎo)学、初中。这也使得公立的( de)蒲公英中学的出现和存( cún)在对于这些家长与学生( shēng)尤为重要。 联想到这些背( bèi)景,当影片中合唱团的学( xué)生在中网开幕式唱起《北( běi)京欢迎你》的时候,就有了( le)一种非常酸涩的观感。开( kāi)幕式导演在训话中大概( gài)说的是:“这首歌是欢迎客( kè)人们来你家,来北京做客( kè)”,但这些孩子哪里有这样( yàng)的立场,他们的日常生活( huó)范围甚至不在在媒体中( zhōng)被人熟知的北京市区,这( zhè)些学生连国贸和西单都( dōu)分不清楚,也并不知道什( shén)么是CBD。在要求他们“还音”《北( běi)京欢迎你》之前,是否该问( wèn)问:他们为了跟随建设北( běi)京的父母来到这里,但北( běi)京是否有曾真心欢迎过( guò)他们?

影片的另一个场景( jǐng)中,孩子们参加慈善晚宴( yàn)演出,有两组镜头的剪接( jiē)颇有意味。孩子们演出的( de)对象,各种社会名流吃着( zhe)豪华晚宴,而在后台孩子( zi)们吃着对他们来说已经( jīng)是大餐的快餐汉堡。慈善( shàn)和相关的各类演出作为( wèi)这所学校能够成立的现( xiàn)实支撑,固然是有其必要( yào)性价值的。但当这些学生( shēng)们被置于镁光灯之下表( biǎo)演时,他们已经不再是一( yī)个个鲜活的个体,而代表( biǎo)了一类被注视的标签。 当( dāng)我们谈论流动子女的时( shí)候,总是会连带起各类苦( kǔ)难的形象。他们作为个体( tǐ)的存在价值,不仅被淹没( méi)在各种人口经济统计数( shù)据之中,更因为各种自命( mìng)不凡的剖析、洞察和怜悯( mǐn)被异化成为事不关己的( de)符号。我们不是在声讨统( tǒng)计学的傲慢(但一些“大评( píng)论家“的傲慢真的可以声( shēng)讨一下),而是在呼吁个体( tǐ)关怀同样重要。 所以当看( kàn)到他们因为追星成功而( ér)兴奋不已时,才会由衷地( dì)和她们一起高兴起来。这( zhè)一刻,我们抛掉了所有成( chéng)年人不合时宜的悲悯,而( ér)真正和她们一起在感受( shòu)这个世界,这是电影叙事( shì)艺术无可取代的价值。因( yīn)为电影的镜头就是我们( men)选择观看这些对象的眼( yǎn)睛,我们只有把自己置于( yú)他们之中去平视着感受( shòu),才能真的抛下自己的既( jì)有认知,通过与他者共情( qíng)来拓展自我的边界,而这( zhè)种拓展本身就是让世界( jiè)更美好的开始。 在童话与( yǔ)黑暗故事里,我们固然能( néng)有自己主观的审美选择( zé),但却不能轻易的评断两( liǎng)种叙事选择孰优孰劣。毕( bì)竟面对不同的叙事对象( xiàng)与目的,揭露伤疤和剖析( xī)苦难需要成人的善辩与( yǔ)觉察,但用关切与爱去营( yíng)造与守护童话,何尝不是( shì)一种对抗世界的勇气。 毕( bì)竟,某著名无名氏性感牧( mù)师曾经说过:爱绝非弱者( zhě)可为。浪漫本身需要建筑( zhù)在许多许多的希望之上( shàng)。爱人之爱,亦比同希望。


(以( yǐ)下有剧透) ————————————————————

学生们讨论《寻( xún)梦环游记》时,展豪说“我期( qī)待结尾小男孩能高歌一( yī)曲证明自己的实力但却( què)没有,我有点失望”,结果一( yī)语成谶的诉说了影片后( hòu)来的走向:影片的最后,最( zuì)有声乐天赋的小云因为( wèi)违反了音乐学校的“纪律( lǜ)”没有如愿走上音乐道路( lù)。观众连同着她与合唱团( tuán)师生都感到惊讶。这个段( duàn)落看似突然,但却在影片( piàn)中有迹可循:从袁老师从( cóng)影片开始便不断强调的( de)纪律、修养,到中网开幕式( shì)上他们因为演唱能力不( bù)足被嫌弃甚至被要求还( hái)音对口型、到随着年级增( zēng)长不得不面对的按成绩( jì)分层,虽然教育的目的不( bù)该是选拔,但我们当下的( de)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又( yòu)让受教育者不得不面对( duì)选拔。所以,不在主流“康庄( zhuāng)大道”上的,就会被筛选、淘( táo)汰并打上“主流以外”的标( biāo)签,这样的过程发生在校( xiào)园内外,更发生在整个社( shè)会层面。 所幸,最后的最后( hòu),当合唱团的老团员已经( jīng)随着毕业和转校各奔前( qián)程,考学失败的小云还是( shì)回到了音乐教室,伴随着( zhe)节拍学习起新歌。 蒲公英( yīng)校园里的这些花朵,终将( jiāng)随风飘散,隐入人海。但所( suǒ)幸,这部影片留下了他们( men)还在枝头颤动时的样子( zi)。那些十二三岁一起唱过( guò)的歌,是任何规训和偏见( jiàn)都消磨不去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