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想苛责一部动作( zuò)片的文戏,觉得挺没必要( yào)的......毕竟动作片的评价重( zhòng)心应该是场面,特效,动作( zuò)。动作够爽,场面够燃,逻辑( jí)别垮就行。
但问题在于,当( dāng)动作本身并没有特别精( jīng)彩,对话戏又特别多的时( shí)候,观众的注意力就只能( néng)被迫转向那些冗长乏味( wèi)的对话......
成片质量,其实还( hái)行,动作戏含量还可以,情( qíng)怀也给到了,没出大错,但( dàn)也没出彩。
海底那场戏拍( pāi)的其实很用心,但不知为( wèi)什么,全程完全不紧张,没( méi)节奏也没惊喜;
最后飞机( jī)那一段确实还蛮有张力( lì)的,但也只是达到了本系( xì)列的基本要求而已。
但这( zhè)可是将近三个小时的动( dòng)作片,如果成片的观感只( zhǐ)是“还行”,其实是有点失望( wàng)的。更何况,剧情本身比较( jiào)乏味,完全没有足以支撑( chēng)这种长度的张力。
动作戏( xì)如果不够强,文戏就成了( le)一种折磨:
全片充斥着大( dà)量机械化的对话,场场都( dōu)像例行公事,而且每次都( dōu)是六七个人轮番说话,每( měi)人一句。内容无非是:“必须( xū)找到某样东西,否则世界( jiè)就毁灭了。” 阿汤哥抛出个( gè)方向,其他人像复读机一( yī)样复述,最后来一个疑问( wèn)句“啊?我们真的要这么做( zuò)吗”,阿汤哥再坚毅地说“对( duì),我们正是要这么做”,走流( liú)程、走程序。
信息密度几乎( hū)为零,因为每次房间里人( rén)都特别多,一个人可以说( shuō)完的话,要被拆成五六段( duàn)词,然后平均分配给房间( jiān)里的每个人,所以每个人( rén)的发言都像空气,感觉都( dōu)没什么必要性,有的时候( hòu)甚至感觉像是AI写的,唯一( yī)的目标是把任务流程讲( jiǎng)清楚,至于观众能不能共( gòng)情、是否会记住,没人关心( xīn)。
我看得时候真的有种强( qiáng)烈的社交尴尬感:就像你( nǐ)被拉去一个人特别多的( de)聚会,每个人都得象征性( xìng)地说点什么,不说不行,但( dàn)说什么也无所谓,嘴巴一( yī)张一闭,社交KPI完成,没人想( xiǎng)听,也没人会记得你说了( le)什么。如果实在想不到说( shuō)什么,就用自己的话把别( bié)人的话复述一遍。
还有那( nà)个法国女性角色,她的全( quán)部存在意义几乎可以浓( nóng)缩成一句话:“负责用法语( yǔ)把其他人说的英语复述( shù)一遍。”,真的很可笑......
感觉就( jiù)是阿汤哥在提醒你:看,我( wǒ)们有国际角色喔,我们很( hěn)全球化喔——结果做出来的( de)效果就是,超级尴尬......
说真( zhēn)的,如果一部动作片既写( xiě)不好对白,也拍不好文戏( xì),那还不如干脆像《疯狂的( de)麦克斯》或《疾速追杀》一样( yàng),从头打到尾来得痛快。这( zhè)片要是能剪掉30分钟,效果( guǒ)将会改天换地。